党团建设 announcement 爱党敬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更新时间:2024-09-24

蒲公英计划 ▏“乡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反响热烈

2024年9月14日上午,“乡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系列展”开幕式在南山区桃源街道福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本次展览依托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科学中心“陶说”陈列馆的丰富馆藏和研究成果,通过故事串联起福光村原居民和新移民、旧村落与新高校、历史与当下、文化与科技等不同元素,通过展览、宣讲及互动方式,引导人们重新观察和理解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获得有关考古和历史知识的同时,寻找自己与这片土地的情感纽带。


深圳市社科联、南山区档案馆有关负责人,南方科技大学师生,福光社区居民代表等50 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活动由深圳市社科联指导,南科大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南科大考古陶瓷标本数据陈列馆主办,南科大人文社会科学荣誉学会、南科大考古学蛙社团和福光社区党支部承办,南科大人文社科学院党委和人文社科艺术联合党支部协办。系列展览也是人文社科学院党委书记项目“蒲公英计划”活动之一。


开幕式上,南科大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陈跃红、社会科学中心主任王立新致辞,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创建者、南科大社科中心客座教授、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大伦远程视频致辞,共同表达了对展览的祝贺与期许。本次展览的主创成员,南科大人文社科荣誉学会张钊、赵妍和郭倩介绍了展览内容的创意、设计理念、宣传方式等。


image.png

开幕现场

 

展览的揭幕环节形式新颖。与会嘉宾分别手持一块刻写有不同省份简称的拼板,相互拼接在一起,构成了一组寓意着“紧密相连、共创未来”的立体拼图。这组拼图也成为后续参观者接续拼接的基础。


福光村曾是深圳居民世代居住的故土为了城市的发展和大学的建设,村民们搬迁了新的福光社区这里不仅成为原民的家,也成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移民的家。


”是情愁,“土”是寄托。本次展览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以“沙河畔,水滨居”为题,介绍旧村落“福光村”土地上的历史,这是一段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漫长岁月。第二部分以“东西南北,四海一堂”为题,回溯新石器时代以来深圳地区及其他地区的考古遗址及文化,展示这些考古遗址所反映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及成就,为来自祖国各地的深圳新移民建立与故乡之间的时空对话,构建文化上的联结。第三部分以“从陶片到芯片”为题,将南科大的建设与旧村落的搬迁、新社区的建设联系一起,展现南科大在这片土地上取得的丰富科研成果。


image.png

参观展览


开幕仪式结束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南科大社科中心教授王晓葵,人文社科艺术联合党支部书记王莉莉,福光社区居民代表、强国公益代表等围绕着福光村与南科大的话题进行对话,就展览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image.png

座谈对话

 

本次展览受到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许多居民参观展览后表示,希望社区与高校继续保持紧密联系,共同为深圳发展作出新贡献。本次展览的举办得到了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深圳强国公益、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点亮慈善基金的大力支持。展览将持续至10月。


image.png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是人文社科学院党委“蒲公英计划”主推活动之一。“蒲公英计划”是学院党委结合各单位的学科专业优势推出的书记项目,已先后开展走进企业、走进校园、走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功能,传播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体育精神。


© 2018 人文社科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51456号

Design by Un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