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会科学院(联)来访:调研“十四五”时期南方科技大学文科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2025年9月10日上午,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何新红带队调研南方科技大学文科“十四五”科研进展及“十五五”发展规划。学校相关领导和人文社科学院党委书记蓝海、人文科学中心田松教授、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陈能军副教授及廉洁研究院彭箫剑副教授等陪同调研并参与座谈。
何新红院长一行首先参观了社科中心暨社科高等研究院的“陶说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陈列馆”,张钊助理教授负责现场讲解。此数据库从2019年开始建设,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主要收藏国内外各时期的陶瓷片标本和器物。馆藏标本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延续至晚清民国,包括甘青地区和中原新石器时代彩陶片,商代南方地区的原始瓷和硬陶片,隋唐洛阳城及帝陵遗址建筑构件,陕西铜川耀州窑唐宋时期青瓷标本,湖南地区宋元时期的青瓷片,福建建阳宋代建盏残片,江西景德镇御窑厂考古出土标本,南海海域出水外销瓷残片,以及少量完整器物、骨木有机质标本等。此外,该馆还征集到印度、孟加拉、约旦等10余个外国古代遗址陶瓷片,是目前国内首家收集最为广泛、数量最多、时间跨度完整、漫长的陶瓷标本数据库。2022年,该馆被认定为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数据库依托科技人文融合优势,为陶瓷考古、文化遗产研究与教学提供重要支撑,是学校“新文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
随后,调研团队先后走访了廉洁研究院的“大数据与AI监督实验室”和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的 “数字文明与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大数据与AI监督实验室”是集“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实践应用”于一体的智库型实验室。通过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建设,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正风反腐提供有力支持。
“数字文明与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以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文明认知体系与战略智库为己任,致力于综合解析全球城市在治理结构、文化生态、技术融合及可持续发展等核心领域的前沿动态与演进趋势,提出具有思想穿透力和时代引领性的文明范式与城市愿景,为21世纪全球城市文明新形态提供场景实验与量化支撑。
(廉洁研究院大数据与AI监督实验室)
(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数字文明与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考察完毕后,调研团队与校领导和相关教师举行了座谈,会议由科研部部长、讲席教授何佳清主持,校党委书记姜虹致欢迎辞并参加座谈。人文科学中心田松教授代表人文社科学院进行汇报,重点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学院在“十四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学校战略部署,以科技人文理念为导向,在新文科事业建设中所取得标志性成就。
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智库建设成效突出。“十四五”期间全院共建成、获批省市级各类基地、智库12个,包括3个省级重点基地、3个省市级基地,6个省市级研究、科普基地。
二、特色文科研究成果丰硕。学院各中心和研究院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成果,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类科研奖励14项,智库资政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的批示。
(人民文学 2024年度奖 现场)
三、学院社科中心暨社科高等研究院主办的《遗产》集刊成功入选C刊名录,是深圳市第2本入选人文社科类C刊的学术刊物,有效扩大了南科大和深圳市以新文科建设为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力。
(《遗产》收录证书)
田松教授表示,人文社会科学院目前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五五”期间,学院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团结奋进,紧扣学校“三三五”战略目标,力争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探索创新型大学文科教育、为实现南科大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做出贡献。
何新红院长对南科大在人文社科领域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认可,尤其赞赏其“新文科”建设的前瞻性与实践成效。他表示,深圳市社科院将继续支持南科大在新文科领域的深入研究,共同推动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书记姜虹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调研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深圳市社科院与南方科技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共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共建高水平社科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合影)
文字: 余蓓、王均慧
审核:王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