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首届“国优计划”硕士研究生举行开学典礼
9月5日,南方科技大学首届“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优计划”)2025级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顺利举办。作为学校首批“国优计划”学子,2025级新生的加入,不仅为南科大研究生教育注入跨学科培养新活力,更标志着学校在服务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助力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迈出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一步。
出席开学典礼的领导和嘉宾包括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凌,学校原党委书记郭雨蓉,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叶飞,人文社科学院讲席教授王立新、党委书记蓝海,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建华,2025级“国优计划”全体新生,以及人文社科学院教职工代表。开学典礼仪式由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建华主持。
赵建华教授主持
张凌副书记代表学校向新生致以热烈欢迎。他指出,南方科技大学自创办以来,始终坚守“服务国家战略、扎根深圳发展”的核心使命。“国优计划”作为学校2024年承担的四大国家项目之一,既是国家对学校办学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学校必须扛起的时代责任。他对新生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种子教师”的定位勇担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基础教育事业;二是依托深圳“双区”优势,积极投身教育实践,积累实战经验;三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修身立德,争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校党委副书记张凌致辞
研究生院副院长叶飞教授强调,“国优计划”是国家首个研究生双学位培养项目,也是培养拔尖创新型基础教育人才的重要举措。他介绍,研究生院在项目筹备阶段已明确各培养环节核心问题,后续将持续联动理工科院系与人文社科学院,做好学生服务保障工作。同时,他提醒新生:虽具备扎实理工基础,但需快速适应“国优计划”特殊培养模式,主动探寻两专业交叉点,实现学科学习的平衡推进与有机融合。
研究生院叶飞副院长致辞
作为“国优计划”教育硕士培养牵头单位,人文社科学院王立新讲席教授详细介绍学院保障举措。学院围绕“理论奠基、实践赋能、创新引领”思路,组建专属教师团队,打造“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理论层开设《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夯实教育理论基础;实践层设置《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并建设微格教室,实现“学习—模拟—复盘—点评”闭环训练;创新层引入《人工智能与教育》等前沿课程,提升新生教育创新能力。
此外,学院还邀请深圳中小学科技教育名师担任校外导师,推进与优质中小学的实践基地合作,为新生精准匹配实践资源。日常管理中,为每位新生配备“教育理论导师”,协助教师资格免试认定,并通过座谈会、专场招聘会等,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与就业。王立新讲席教授还建议新生“勤思考、多实践、善交流”,将理工优势转化为核心教学能力。
人文社科学院王立新讲席教授
南科大前党委书记郭雨蓉回顾学校教育领域十余年布局:2015年成立“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深耕慕课与教育信息化;此后人文社科学院设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21年附属教育集团成立后,又组建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她表示,南科大成为广东仅有的三所“国优计划”承担高校,是长期积累的成果;首届“国优计划”开班,更标志学校教育板块从“研究探索”正式迈向“教学实践”新阶段。
结合“学习科学”理论,郭雨蓉强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者需持续进阶。她以附中化学实验室由南科大毕业生指导学生制作晶体为例,生动诠释“专业深度+实践成果”的课程价值,鼓励新生依托学校优势,深化专业学习、强化教学实践,开启教育新征程。
原校党委书记郭雨蓉
2025级“国优计划”班长张德涛分享加入“国优计划”的初心。本科期间赴山西河曲县支教时,他既见证当地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目睹落后教育理念与资源匮乏的困境。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后,“如何成为真正的好老师”的思考,让他意识到教师需兼顾知识传授与学生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的培育。
他表示,“国优计划”是荣光更是责任,结合“明德求是,日新自强”校训,提出三点共勉:以“明德”立身、“求是”治学;以“日新”促融、“自强”砺能;以“求是”之智服务基础教育一线。他号召全体新生以校训为舟、奋斗为桨,成长为“仁师、贤师、创师、强国之师”,未来为深圳基础教育与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新生代表张德涛
未来,南方科技大学“国优计划”将持续整合全校资源,深化校地协同,聚焦高素质复合型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学校期待三年后,这批学子能秉承“敢闯敢试、求真务实”的精神,成长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在国家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画卷中书写南科大人的精彩篇章。
与会人员合照
据悉,“国优计划”计划是教育部于2023年启动的“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旨在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研究生。这些学生不仅学习专业课程,还要系统学习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并参与教育实践,以培养出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的优秀教师。南方科技大学于2024年7月成为第二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